
WBZV-U時代日新月異的變化便攜式雷電計數器校驗儀智能測量改變不斷一、概述
避雷器在線監測儀是針對變電站、水火電廠、大型廠礦自備電廠中避雷器下端的放電計數器進行檢測的專用儀器,既可對雷擊次數進行檢驗,還可對泄露電流進行校驗,一機兩用。
WBZV-U時代日新月異的變化便攜式雷電計數器校驗儀智能測量改變不斷二、技術參數
1、輸出電壓:DC600V±5%
輸出電流:AC 1mA-5mA(值,負載小于500Ω)±3% 10mA需定做
2、間隔時間:≥30s
3、供電電源:AC220V±10% 50Hz±2%
4、沖擊電流:≥100A(8/20μs)
5、體積:260×190×175mm
6、重量:4kg
WBZV-U時代日新月異的變化便攜式雷電計數器校驗儀智能測量改變不斷三、工作原理
圖1所示為JS型動作記數器的原理接線圖。圖1(a)為JS型動作記數器的基本結構,即所謂的雙閥片式結構。
當避雷器動作時,放電電流流過閥片R1,在R1上的壓降經閥片R2給電容器C充電,然后C再對電磁式記數器的電感線圈L放電,使其轉動1格,記1次數。改變R1及R2的阻值,可使記數器具有不同的靈敏度。一般小動作電流為100A(8/20μs)的沖擊電流。因R1上有一定的壓降,將使避雷器的殘壓有所增加,故它主要用于40kV以上的高壓避雷器。
圖1(b)表示 JS-8型動作記數器的結構,系整流式結構。避雷器動作時,高溫閥片R1上的壓降經全波整流給電容器C充電,然后C再對電磁式記數器的L放電,使其記數。該記數器的閥片R1的阻值較小(在10kA時的壓降為1.1kV),通流容量較大(1200A方波),小動作電流也為100A(8/20s)的沖擊電流。JS-8型記數器可用于6.0~330kV系統的避雷器,JS-8A型記數器可用于500kV系統的避雷器。
WBZV-U時代日新月異的變化便攜式雷電計數器校驗儀智能測量改變不斷四、檢查方法及原理
由于密封不好,動作記數器在運行中可能進入潮氣或水分,使內部元件銹蝕,導致記數器不能正常動作,所以《規程》規定,每年應檢查1次。現場檢查記數器動作的方法有直流法、交流法和標準沖擊電流法。研究表明,以標準沖擊電流法為可靠,其原理接線如圖2所示。
C-充電電容; R-充電電阻; L-阻尼電感
D-整流硅二極管; r-分流器; B-試驗變壓器
V-靜電電壓表; CRO-高壓示波器
將沖擊電流發生器發生的8/20μs、100A的沖擊電流波作用于動作記數器,若記數器動作正常,則說明儀器良好,否則應解體檢修。例如某電業局曾用此法對27只記數器進行檢測,其中有3只不動作,解體發現內部元件受潮、損壞。
《規程》規定,連續測試3~5次,每次應正常動作,每次時間間隔不少于30s。測試后記錄器應調到0。
WBZV-U時代日新月異的變化便攜式雷電計數器校驗儀智能測量改變不斷五、操作說明
1、將監測器輸入端與計數器輸入端(線芯)相連,監測器外殼與計數器外殼相連,連接線盡量短。
2、將電源線接好后,檢查儀器及接線是否正確,確認無誤后即可開始試驗。
3、合上電源開關(電源燈亮),待電壓穩定(600V左右)后,即可開始校驗。
4、動作計數檢測:將功能選擇開關擲向左邊,此時表頭右邊的紅色電壓指示燈亮,表頭顯示值為監測器輸出的直流電壓值,按下動作計數檢測鍵,輸出電壓立即下降,此時可觀察計數器的動作情況。
5、如需多次試驗,可待輸出電壓達到穩定值時,再按動作計數檢測鍵,觀察計數器的動作情況。
6、泄漏電流檢測:將功能選擇開關擲向右邊,此時表頭右邊的紅色電流指示燈亮,表頭顯示值為監測器輸出的交流電流大值,按下泄漏電流檢測鍵,旋轉電流調節電位器,此時監測器表頭顯示值應為放電計數器顯示值的1.4倍,監測器量程為1.4-7 mA。
7、檢驗完畢后,為保證人員,關掉監測器電源開關,必須等1分鐘后先拆除檢測器上的連線,再拆放電計數器上的線。
8、如按檢測鍵,輸出電壓沒有下降或電流顯示值為零,應關掉電源,等1分鐘待電壓回零后,檢查回路是否有斷點,或者是放電計數器不適合技術指標中規定的型號。
六、注意事項
1、拆除接線時,操作人員不能觸碰測試線非絕緣部分,以免人身事故。
2、被試品不允許帶電。
七、裝箱清單
1、主 機 1臺
2、輸出電纜 3根
3、AC 200V電源線 1根
4、出廠檢驗報告 1份
5、使用說明書 一本
關照留守兒童細膩敏感的精神世界,給他們一個溫暖的擁抱,還他們一個美好的童年,是為人父母的義務,也是我們共同的責任
“任何東西都比不上父親給我的那一個眼神”“那個擁抱和那句話,一直給我力量”“我抱著爸爸說:‘你做的玩具是世界上好的玩具’”……一個留守兒童的作文《我太愛那件禮物了》中,幾句簡單的話,勾勒出這一群體細膩敏感的精神世界,讓人們看到一顆顆渴望陪伴的孤獨心靈。
近年來,社會各界對留守兒童的關注不斷增加,改變也一直在發生。前些年,在四川涼山“懸崖村”,孩子們背著書包在懸崖峭壁間艱難前行的身影讓人牽掛。如今,有了堅固的鋼梯、新建的通信鐵塔、連著網線的路由器……大涼山孩子們的求學之路變得順暢了。不過,守護留守兒童的心靈成長,卻依然任重道遠。前不久,2018年度《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》出爐,這已是這一白皮書連續第四年發布。從此前的“陪伴”“守護”,到今年的主題“牽絆”,白皮書也在不斷走進留守兒童的內心世界。
記錄和分析不同類型留守兒童與父母的親子聯結,聚焦留守兒童情緒狀態的心理機制,有利于探索出有效的心理幫扶路徑。比如,孩子雖然需要親情陪伴,但研究發現短暫而粗糙的相聚、虧欠心理下的補償,比不上平時的涓滴交流;比如,父母都不在身邊的留守兒童,更傾向將真我一面掩藏,因此偶爾回家“看看”,可能不如平時多打電話;再比如,大人外出打工,可以得到孩子的理解,但父母關愛的缺失,卻能造成難以撫平的傷害。應該說,近些年社會幫扶力量的進入,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留守兒童家庭或學校的物質條件,不少志愿者的傾情付出給予了孩子情感的撫慰,各種文體活動的開展填補了時間的空白。然而,這種來自社會第三方的努力,難以從根本上緩解造成親子關系淡漠的時空分離。
有人用“歸期不定、前路不明、何去何從”來總結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態。實際上,對成長中的孩子們來說,比物質匱乏更需要的是來自父母的精神上的慰藉。彼此牽掛的父母與孩子,是什么成了他們之間情感交流的障礙?從幫助孩子到幫助家長,如何紓解兩個群體的共同焦慮?可以說,將這些問號拉直,在愛與被愛之間傳遞力量、消除誤解,更有利于幫助這群孩子免于孤獨,克服迷茫消極的負面情緒,從而走出心靈的困境。
習**總書記強調,要關心留守兒童,“讓他們都能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”。時至今日,留守兒童群體面臨的已經不僅僅是如何長大的成長問題,也是如何發展的教育問題、如何謀生的社會問題,需要我們不斷完善相關工作機制和措施,加強管理和服務。紀錄短片《棉花村的孩子》中,有一名叫小鳳的女孩,早早輟學陷入迷茫,隨父母出門打工身心疲憊,再想回去讀書卻已沒有了退路。小女孩的故事反映一系列待解的命題:隨遷子女的教育權利如何得到保障?學校如何在心理健康、人格養成上發揮更大作用?強求父母單方面“棄城還鄉”并不現實,依賴留守兒童的自我調節效果不佳,唯有用社會大家庭的力量搭建情感溝通的渠道,培厚親子關系的土壤,才能讓留守兒童的情感世界充滿陽光。
在白皮書發布會的攝影展上,一幅作品尤其引人注目。一個孩子緊緊握住滿是磨痕的座機話筒,斑駁的墻上刻的是幾串難忘的電話號碼。一個完整的中國視野,不僅需要看到高樓大廈,也需要看到鄉村田野。關照留守兒童細膩敏感的精神世界,給他們一個溫暖的擁抱,還他們一個美好的童年,是為人父母的義務,也是我們共同的責任。